小學中文科
宗旨
中國語文科的教育學習領域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語文自學等九個學習範疇的知識、能力、興趣和態度。
課程目標
-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 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提高學習效能;
-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本校以「閱讀」為中心,帶動學生學習,實踐和貫徹「從閱讀中學習」的教育改革理念。本科著力培養學生「閱讀」,讓學生從閱讀中識字,理解篇章,伸延到寫作及其他中文科學習活動,在各學習範疇中滲透品德情意教育、中華文化教育,同時也積極推動學生學習本科的興趣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共通能力,為學生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
課程內容
重視學科基礎的奠立
- 識字教學
安排一、二年班以單元主題教學。主題識字教學是「識字」、「寫字」、「閱讀」三軌並行。「識字」以培養學生的識字策略為主;「寫字」為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能力為主;「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 - 一至三年級「説話寫話」
結合閱讀,以多讀、多用的方式,讓學生累積好詞好句,在老師的引導、扶持下,配合看圖、想像、體驗、觀察進行句子、句群、段落的寫作訓練。 - 四至六年級「閱讀寫作」
進行讀寫結合,讓學生通過閱讀及分析多篇範文,掌握特定文體的寫作框架及寫作手法,並在寫作時學以致用。
跨組別協作培育學生
邀請本校言語治療師合作,以螺旋式編排一至六年級的「中文說話訓練框架」,有系統地進行說話學習。
課程架構
根據教育局《基礎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14》及《中國語文教育2017課程指引》內容,中文科重點發展預習啟動課堂、均衡發展聽說讀寫能力等外,亦致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促進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
本校以「閱讀」為中心,帶動學生學習,通過識字教學、閱讀策略、圖書教學等,推動「從閱讀中學習」。本科著力培養學生「閱讀」,讓學生從閱讀中識字,理解篇章,延伸到寫作、説話等,以及其他中文科學習活動,在各學習範疇中滲透品德情意教育、中華文化教育,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共通能力,為學生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石。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的知識、能力、興趣、態度和習慣。
評估策略
- 實踐及推行「促進學習的評估」,在日常的學習中恆常進行,其方式不限於紙筆測試,可採用課堂觀察、提問、討論、課業表現、專題研習、學生自評或互評、背誦、朗讀等方法。老師在完成每個單元教學設計後,會進行進展性評估,以了解學生在整個單元教學時段中的整體學習表現,回饋學與教。
- 上、下學期終結時,本校會安排總結性評估,對學生的學習作整體的評估。總結性評估所得的資料,會顯示學生在某一階段實際達到的水平,亦能作為調整下一學習階段教學的依據。
中文科學習活動
![]() |
![]() |
![]() |
![]() |
![]() |
![]() |
![]() |
![]() |
![]() |
自學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