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 / 科技與生活科
家政/科技與生活科課程以「衣」和「食」兩方面,即「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 和「服裝、成衣與紡織學習範疇」作為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為能力及性向不 同的學生提供多種途徑,切合他們不同階段的需要,發展個人興趣。學生在課 程中學習的知識、概念和技巧,一方面有助他們日後追求優質生活,另一方面 亦為他們升學或就業作好準備。
課程宗旨
- 培養對社會及家庭福祉的正面價值觀及積極態度
- 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深思熟慮的消費者,提升個人、家庭及社會的生活質素
- 在為自己、家庭、社區以至整體社會運用自然及社會經濟資源時,表現出良 好的管理和組織能力
- 應用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的知識,分析影 響個人、家庭、社會及優質生活的種種因素
- 獨立地運用適當的技巧和程序,設計不同策略,解決在科技方面,尤其是圍 繞在食品的繁複問題
- 審慎地評鑑社會、文化、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對個人、家庭以至整體社會 優質生活的影響
- 在與食物相關的領域中,繼續進修和終身學習
學習目標
- 知識與理解
- 探討影響各家庭成員在不同家庭結構和人生階段中作出改變的要素
- 評鑑食物的性質和特點,文化、社會及經濟對食物及營養科學、食品科技及食品發展的影響
- 能力
- 以「社會議題探究」學習模式發展相關能力,從而能夠搜尋、闡 述、分析及評估日常生活資訊,為家庭成員作出明智的抉擇
- 探討食品的文化、物質、化學、營養、生物和感官特點,以及如何 利用有關特點使食品設計和生產符合指定的標準
- 探討及應用食品製作及生產過程背後的科學原理,採用創新方法解 決在不同情景中所遇到的問題
- 學會使用資訊科技收集、處理和分析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食品 議題,作出明智的抉擇,並研發新的食品
- 價值觀和態度
- 合情合理地處理人與人之間及家庭間的差異
- 在面對食物等議題和行動前,應考慮社會公義及可持續發展兩方面的原則,才作出抉擇
- 培養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作出深思熟慮的抉擇,建立健康生活 方式,創造資源,貢獻未來的社會
課程內容
- 家庭部分
- 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與科技對個人身份及家庭角色的影響
- 有效的溝通及其他社會化過程,例如:和解、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資源管理和解難,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 適當的行動可產生改變,從而支持個人及家庭的需要,改善關係
- 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
- 食品與健康兩者的關係,對加強個人及家庭健康的重要性
- 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如何影響食物與健康,個人與家庭的關係
- 透過食物烹調和食品研究與開發,推廣如何選擇健康食品,藉此提升個人與家庭健康
- 營養素本身的化學特質是由複雜的化學元素構成,並在食物的本質、功能和食品製作等方面發揮的功用
- 透過實習,應用選購及準備食物的原則,以推廣對安全與衞生議題的認識
- 政府及社區所制定的有關健康的政策,會影響個人及家庭的飲食模式
- 選擇及烹調食物和膳食時,能反映文化及生活方式
- 高科技的食品製造技術可提供大量不同類別的食品,滿足市場需要
- 廣告、市場推廣、食品市場需求的變化及社會潮流會影響消費者的 購買行為和決定
- 適當選擇及使用半製成的食品,善用處理食物技巧,研發新的食 品,都可提升個人及家庭的生活質素
校本課程結構與組織
初中家政分別以食物和營養及家居與家庭為主,並加入科技教育元素,幫助學生發展科技觸角,及科技使用的知識。
高中科技與生活科課程包括以下兩個學習範疇,供學生選擇:
- 食品科學與科技
- 必須修讀的「家庭部分」。
高中科技與生活科課程架構圖:
高中科技與生活科課程架構-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
必修部分 (佔總學習時間六成) |
選修部分 (佔總學習時 間四成) |
家庭部分 | 飲食文化 |
營養、飲食與健康的關注 | 食品科學與科技的延伸學習 |
食品製作科技 | |
消費者選擇食品的行為及涵義 |
評估策略
家政/科技與生活科採用試卷測驗、口頭演示、實驗活動和專題研習等適合本科的一系列評估活動,幫助學生達至各項學習成果。
校內採用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方式進行評估,內容包括:
- 監察功課
- 專題報告
- 上課表現
- 測驗
- 考試
公開考試
積極培育本校學生並鼓勵學生報考公開考試,自2019年起考評局加入校本評核部分,教師可以協助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
公開考試-文憑試
部分 | 內容 | 比重 | 考試時間 |
卷一 | 必修部分 | 30% | 1½小時 |
卷二 | 選修部分(包括必修部分的知識) | 40% | 2小時 |
校本評核 | 指定課業 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專題研習 |
30% |
或中五、中六銜接應用學習APL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