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視覺藝術科
學習宗旨
-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
- 發展創藝術作技能
- 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
- 認識藝術情境
教學目標
- 透過積極參與視覺藝術的評賞與創作,學生將展現出一些新穎和與別不同的創作方法,以提高想像力、創意和表現能力。學生可以利用視覺藝術表現某些和他們自己、周遭環境與及藝術家作品相關的主題和課題。
- 使學生認識視覺元素的慨念、表現技巧、觀察技巧、色彩原理、工具及材料的運用方法。
- 使學生能選擇適當的工具與方法,並安全地進行藝術創作。
- 使學生認識各地藝術歷史、藝術風格和出色藝術家,學習欣賞藝術品的方法、審美觀念。
- 使學生累積豐富的藝術詞彙,並表達個人對藝術品的觀感。
- 使學生對環境中的視覺造型作出回應和評價。
- 使學生對藝術產生興趣及積極參與藝術文化活動。
- 使學生認識、尊重及珍惜不同的藝術文化。
課程內容
中一 | 中二 | 中三低 | 中三高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
藝術知識及藝術創作 | 在初中三年內, 學生主要學習基本的視覺知識和技巧。例如: 視覺元素、組織原理、認識工具和物料運用、基本的創作技巧。 | 學生在這階段, 可進行多元化的探索。例如:多接觸多元文化、多探究不同創作技巧和方法、多做物料探索。 | 在教師協助下, 學生在這階段就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性的創作。 例如:選擇自己喜愛的技巧、物料和表達形式。 |
學生能獨立地選擇自己的學習和創作焦點。 學生能創出自己的新風格。 |
|||
藝術評賞 | 認識中西文化、本地文化和其他媒介的藝術作品。 評賞的方式只限以口頭或簡單的書面報告。 |
學生應學習如何評賞和分析作品的方法。 學生須在一系列多元情境的藝術作品中進行探究、資料搜集、欣賞和評價。 |
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美術知識去詮釋他人或自己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現象。 學生進行校本評核,創作四件相關主題作品和一本作品集。 |
學生可靈活地運用不同的角度欣賞和評價他人或自己的藝術作品。 學生深入研習視覺形式表達主題的技巧方法,把創作和評賞連結。 |
藝術知識學習安排:
視覺元素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組織原理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點條面 | ✓ | 均衡 | ✓ | ||||
線條 | ✓ | 重複 | ✓ | ||||
色彩 | ✓ | 統一 | ✓ | ||||
明暗 | ✓ | 對比 | ✓ | ||||
質感 | ✓ | 比例 | ✓ | ||||
造形-平面 | ✓ | 節奏 | ✓ | ||||
空間-立體 | ✓ | 重點 | ✓ | ||||
動勢 | ✓ |
藝術評賞學習安排:
班級 | 藝術派別 | 代表藝術家 | 學習重點 | ||
1. | 中一 | 文藝復興 | 達文西 | Leonardo da Vinci | 透視 |
2. | 中一 | 文藝復興 | 米開朗基羅 | Michelangelo | 宗教藝術 |
3. | 中一 | 文藝復興 | 拉斐爾 | Raphael | 透視/構圖 |
4. | 中二 | 巴洛克 | 米勒 | Rembrandt | 明暗 |
5. | 中二 | 寫實主義 | 米勒 | Millet | 寫生 |
6. | 中二 | 印象派 | 莫內 | Monet | 色彩 |
7. | 中二 | 點彩派 | 秀拉 | Seurat | 點彩 |
8. | 中三低 | 印象派 | 雷諾瓦 | Renoir | 色彩/筆觸 |
9. | 中三低 | 印象派 | 雷諾瓦 | Renoir | 色彩/筆觸 |
10. | 中三低 | 象徵主義 | 孟克 | Munch | 情感 |
11. | 中三低 | 野獸派 | 馬蒂斯 | Matisse | 簡化色彩 |
12. | 中三高 | 後印象派 | 塞尚 | Cezanne | 結構 |
13. | 中三高 | 後印象派 | 高更 | Gauguin | 色塊 |
14. | 中三高 | 後印象派 | 梵谷 | Vincent van Gogh | 筆觸/情感 |
15. | 中三高 | 立體派 | 畢卡索 | Picasso | 結構 |
16. | 中四 | 象徵主義 | 克林姆 | Klimt | 裝飾性 |
17. | 中四 | 表現主義 | 康丁斯基 | Kandinsky | 抽象 |
18. | 中四 | 幾何抽象派 | 克利 | Klee | 音樂 |
19. | 中四 | 巴黎畫派 | 夏卡爾 | Chagall | 聯想 |
20. | 中五 | 超現實主義 | 米羅 | Miro | 象徵符號 |
21. | 中五 | 超現實主義 | 達利 | Dali | 夢幻 |
22. | 中五 | 普普藝術 | 沃荷 | Andy Warhol | 絹印版畫 |
- 課程分【中一至中四課程】及【中五至中六課程】。
- 初中課程與高中課程是互相銜接。
- 建議老師在中一至中四的階段, 盡量根據學習範疇編寫教學內容,務使學生在中一至中四的階段完成所有學習內容。
- 視覺藝術科共有十一個學習範疇,分別是:素描、繪畫、平面設計、藝術評賞、數碼藝術、陶藝、雕塑、版畫、書法、手工藝、攝影。
- 上列各項課題,會因應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時間分配安排,(素描、繪畫、平面設計、藝術評賞、數碼藝術)為必教項目。
課程架構
- 藝術創意:
- 運用觀察、記憶、想像力和經驗發展意念。
- 運用資料搜集、挑選材料、分析素材,發展意念。
- 透過積極參與藝術的評賞與創作,讓學生發展一些新穎和不同的藝術表現方法,從而提升其想像力、創意和表現能力。學生可以利用藝術作品表現某些與他們自己、周圍環境與及藝術家作品相關的主題和課題。學生同時可學習對藝術家的作品從不同或嶄新的角度進行評賞。
- 藝術創作:
- 美術工具材料的運用,例如:認識工具的性質、運作方法。
- 美術創作知識的運用,例如:視覺原理、色彩原理等。
- 美術創作技巧的運用,例如:素描、繪畫、平面設計等。
- 學習利用視覺語言、多種的藝術表現形式、物料和技術從事藝術創作。
- 藝術知識
- 視覺元素:線條、形狀、形體、空間、色彩、質感。
- 組織原理:均衡、節奏、動勢、比例、統一與變化、重點。
- 在創作和表達意念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展其語言描述、分析、溝通等技巧,並藉此培養自己不斷探索和試驗的積極態度
- 藝術評賞
- 美術品的時代、宗教、歷史、地理、文化和社會背景。
- 美術家的創作風格和特色。
- 美術品的感情表現和藝術家的關係。
- 美術品中視覺元素的理解。
- 美術品的製作方法和效果。
- 以語言文字評賞不同文化情境的視覺藝術—中國、西方、本地、其他媒介。
- 培養對藝術作品作出批判性、有根據和理性回應的能力。而這些回應則是建基於學生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背景資料所作的全面探討,以及參考其個人經驗、教育、文化和個人判斷而來的。
評估策略
- 評估形式:校內評估和公開評估(中學文憑考試DSE)
- 校內評估
- 適用於所有中學生
- 校內評估分兩部分:
- 進展性評估:校內評估表「視覺藝術科學習評估紀錄」(70﹪)
- 總結性評估:以學期間其中一件作品評核(30﹪)
- 校內評估表包括三部分:學生自我評估,同儕互評(30﹪)和老師評估(70﹪)
- 公開評估(中學文憑考試DSE)
- 適用於中五至中六DSE考生
- 公開評估分兩部分:
- 公開考試(50﹪):卷一視覺形式表達主題;卷二設計,考生須選擇其中一份卷作答
- 校本評核(50﹪):考生須提交一個作品集,作品集須包括研究工作簿,四件藝術創作/評賞研究
- DSE考生仍會採用校內評估表作為進展性評估
網站推介
- Google 藝術與文化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 - Art History on Web(英文)
http://arthistoryresources.net/ARTHLinks4.html - 西洋美術史(中文)
https://vovo2000.com/talk/w-art/ - 配色字典
http://www.yacou.com/ps/index.htm - 名畫檔案
https://www.ss.net.tw/art/ - 西方藝術家
http://www.artchive.com/ftp_site.htm